top of page

N228 如何拍攝日全蝕 - 經驗總結

N228 如何拍攝日全蝕 - 經驗總結

今年8月21日的日全蝕是99年來第一次橫跨-美國東西岸的日全蝕,寬度有63哩, 下一次將在28年後的2045年8月12日,從北加州一直到佛羅里達州,寛度更寬,這次錯過或沒有拍過癮的下次再見!我也參加了這次日蝕盛會,從洛杉磯開了13 小時車程到Oregon 的Madras (中間停San Jose 一晚)當然囉事先從NASA,National Geography、、等網站收集了十幾篇他人拍攝日蝕的經驗,就像常提的" 別人的經驗僅供參考,不能儘信,因為不同的相機、鏡頭、感光片、甚至黑色陽光濾片(15 stops)",拍攝過程也有些小插曲也差點泡湯沒法交差,在這裡總結一下自己的經驗,作為下次拍日全蝕的參考,或者給您小孩,小孫子一點建議:

  1. 1. 光圈F8-16 ISO100-200 為適當,很多人建議以光圏為主,讓快門速度自動,就其原因為的是設Bracketing (不同快門速度以求得不同明暗照片,設最多張的Bracket), 但是依我的經驗應在3/4 日蝕時就要改用Bracket拍攝,直到日蝕過後1/4再改為一張張拍攝,從頭再講詳細點吧。

  2. 我用二台相機,二支三腳架,time-lapse cane 及另一cable release, 400mm及200mm+2x 增倍鏡,當然日蝕從開始至diamond ring 至全蝕每一階段都拍到了,而且太陽呈橘紅色,很漂亮,但是差一點滑鐡盧的糗事不講還以爲我有多厲害呢。

  3. 拍出橘紅色太陽是用我的袐密武器- 紅外線鏡片,用Canon1D4 加400mm 成520mm,使用time-lapse cable 設毎分鐘拍一張,以光圈F16 為主,本想製作縮時影片,計劃在3/4日蝕時改為Bracket至diamond ring 結束變全日蝕(僅有2分5秒)馬上拆除紅外線鏡片,以7張(相差1stop)bracket拍攝至全日蝕結束再馬裝上紅外線鏡片、、、所有動作細節都熟記並演練多次,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,在3/4日蝕時竟然相機掛了,不能對焦(設分離對焦),一按對焦鈕變成拍照,趕緊清除所有相機設定,還是不可行,眼看天色漸暗已快變diamond ring 了,天啊!在這緊要關頭、、、、、

  4. 腦筋急轉彎,馬上放棄Canon1D4 抓起備用5D3+200mm+2x 增倍鏡+10x減光鏡片加看窯火黑玻璃片,bracket(事先設好)對向僅存的一絲陽光一猛按,趕緊把ISO調至3200,光圈5.6,除去黑濾片,在全蝕時也拍了幾張,總算可以交差,要不然會被同行笑掉大牙,28年可是很漫長喔。

  5. 總結:相機當機原因應是經過一個小時的陽光造成感光元件過熱,其實不需要長時間打開Live view,在3/4日蝕前都應該用M mode 而不是光圈為主,較易控制亮度,而且不需長時間來觀看,因為太陽每幾分鐘就移動位置需重對焦,最少需2顆備用電池。

好了,下回見!

Featured Posts
Check back soon
Once posts are published, you’ll see them here.
Recent Posts
Archive
No tags yet.
Search By Tags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